石建勋:迈向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

发布者:财经研究所发布时间:2017-05-16浏览次数:87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将会在现有基础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朝着合作共识更多、合作目标原则更明确、推动项目落地更有力、合作机制与支撑体系更完善的方向前行,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更加平衡、协调、联动地发展,为世界人民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更广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5月14日至15日,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发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承载百年梦想蕴含中国动力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是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历史关口,开辟全球增长新动力、探索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共享共赢新模式的重大创新。“一带一路”建设,既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也蕴含着推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动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17项,其中减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目标和“一带一路”倡议相吻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效,国际影响越来越大。中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精神,坚持企业主体、绿色有序、开放平衡、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产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代表新型国际金融合作的机构在众多国家支持下得以巩固和发展。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借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能够加强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中国倡议正在变为国际共识

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截至目前,中国已与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50多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国际认同正与日俱增,正在从中国倡议变为国际共识。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是各国的大合唱,不是中国的独唱。在北京首次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继成功举办北京APEC、杭州G20峰会之后的又一重要国际盛会和主场外交,是集众智、汇众力,共同搭建合作共赢发展新平台的一个盛举,必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新型全球化注入新动力,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将会在现有基础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朝着合作共识更多、合作目标原则更明确、推动项目落地更有力、合作机制与支撑体系更完善的方向前行,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更加平衡、协调、联动地发展,为世界人民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更广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迫切需要机制化制度化建设

“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出的最重要合作设想,也是迄今受到最广泛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涉及众多国家,沿线国家能否从这一公共品中获取共同利益、创建共同价值,至为关键。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既要注重经济领域的合作共赢,还要高度重视人文交流。要通过广泛深入人文交流增进友谊并夯实互利共赢的基础;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构建有效的双边和多边人文交流与对话机制,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为打造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还要看到,当今世界政经形势错综复杂,“一带一路”沿线也不可避免地要应对多重风险,因此,共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大计,还需把切实推进安全保障、完善安全风险评估等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大家要携手把愿景、理念转化为更加务实的行动与成果,迫切需要通过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把“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计划逐步升级为长效性、常态化的国际合作机制,进而在制度上将其转化为多边合作共识和行动方案,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将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通过这些合作机制的建立,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把这一惠及国际社会的重要公共品,不断转化为促进沿线各国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成果,进而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

(作者为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