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会”改革箭在弦上 股灾行情倒逼混业监管

发布者:财经研究所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24浏览次数:96

内地“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系改革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央行副行长易纲透露,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正处在广泛听取意见的阶段。分析称,现行分业金融监管体系已难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一行三会”改革箭在弦上。

始于1997年全球“金融海啸”后的“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业监管模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趋势的加速,其效率偏低等问题不断显露。特别是去年“股灾”后,分业监管体系缺乏协调的问题再次凸显,对监管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首席专家石建勋指出,金融混业经营与跨界发展,给中国现行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制带来了巨大挑战。他说,就资本市场而言,现行的监管能力亟待提升,特别在未来金融混业经营浪潮下,监管体系若不改革,国内股市注册制改革或面临极大风险。

现行体系弊端渐显露

对于混业监管的弊端,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认为,各利益部门间存在博弈,要避免内耗导致的改革空转,就应破除部门利益,从顶层设计上做出安排。事实上,“一行”专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三会”则分别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监管,这使金融市场机械分割,难以适应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新情况,无法形成一体化高效率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

2012年以来,金融体系变化不断提速。市场化层面,影子银行迅速崛起,银行资金出现分流;利率市场化取消了利率上限、下限;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各类理财、基金、投资的爆发,则推动中国进入大资管时代。此外,期指等金融创新产品不断面世,IPO注册制改革也有望开闸。

从混业化角度看,近年来以中信、招商局等为代表的金融集团,形成了多牌照的融合,越来越多跨行业收购不断涌现,阿里等互联网巨擘则凭藉其入口优势,整合金融服务。即便从国际化角度看,中国金融体系开放也在加速。面对上述变化,中国现行分业金融监管系统愈发难以适应新的经济金融形势。

种种迹象显示,市场对金融分业监管体系改革的呼声,已引发决策层的关注。易纲全国两会期间就曾对传媒表示,有关“一行三会”监管体系改革的相关情况,“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具体推出时间还不知道”。

目前市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流传着多个版本,包括在国家层面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并由其协调“一行三会”;统一“三会”监管权,成立综合监管部门;合并“一行三会”,采取“超级央行”或“单一央行”模式等。

股灾行情倒逼混业监管

记者李灵修北京报道:作为去年股灾行情的导火索,配资监管问题一直广为市场诟病。关键问题在于,杠杆资金来自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行业,并非单一监管部门能够掌握及管控。分析认为,股灾行情倒逼监管改革。只有混业金融监管机制才能规避多头管理,又可协调部门之间的监管冲突。

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指出,去年股灾触发点是清查配资,其中存在银监会与证监会协调不当的因素。业内普遍认为,银行运用理财资金作为配资“弹药”,银监会大体是能掌握总数的,但没有将这些情况告知证监会。最终导致证监会在不掌握市场杠杆水平的情况下,草率出手清查并诱发股灾行情。

另一方面,分业监管的模式也在救市阶段捉襟见肘。A股的持续暴跌很快波及期指、债市等领域,并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各大监管部门此时却未能形成合力,在各自为政的见招拆招之下,股灾行情历经两个多月才平息下来。

事实上,经历本轮股灾,监管层也看到了金融监管弊端,痛下决心进行改革。去年1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制定十三五建议的说明”中提出: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

119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解读“十三五规划”时明确表示,要对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

史美伦:有效互通好过“合并”

记者王嘉杰、倪巍晨、唐刚强北京报道:对于近期频传的“一行三会”合并传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11日在北京与传媒茶叙时表示,“一行三会”合併未必能提高监管的效率,反而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制度,让机构之间有效互通信息才是最重要。

她指出,虽然英国将监管机构合并,但是亦不见得其他国家亦将所有金融监管机构都合併成一个部门去处理,例如美国就因为歷史的原因将证券及期货的监管分开两个部门。

史美伦称,要维持市场上的风险及减少违法的行为,最重要是通过执法,才能令参与金融行业的不敢以身试法。假若将不同的机构合併后,部门间仍各自为政则无利于市场。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首席专家石建勋受访则表示,在事后监管处罚方面,中国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比美国同类案件轻得多,不足以造成对违法行为的威慑。

石建勋批评,内地上市公司出现违法造假行为,在只要交少许罚金即可将造假上市的罪名洗白,“这相当于变相鼓励造假”,而美国对同类案件的判决往往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他说,在美国上市公司将IPO看作“开学典礼”,因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更强调IPO之后的严厉监管;在中国上市公司却将IPO看作“毕业典礼”,因为中国证监会更注重IPO之前的审查与核准。

石建勋认为,美国、香港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是以信息披露为基础。海外资本市场不但拥有完善的发行人註册文件审核队伍,同时有严格的上市聆讯制度,会与拟上市公司就信息披露进行多次沟通直至满意为止,以进一步提升信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