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日前多个部门发布有关一季度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到4月10日,今年的前100天过去了,为期5年的“十三五”时期已走过近1/18 。这100天,不长,却注定将影响深远。
指挥棒 新发展理念指导未来
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调研。其间,行程紧凑,活动诸多,并有大量重要讲话发表——其中一句传播甚广:“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这是新时期,中国首次确定新“指挥棒”。
“新的发展理念”,是去年10月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对新发展理念极为重视,在他看来,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参加团组审议和讨论时,多次提及五大发展理念,并对“创新”“绿色”“共享”等展开阐述。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对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印象深刻。他认为,中国依靠改革创新进行转型升级,是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贡献。
4月8日,中国瑞士关系升格为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突出“创新”二字。这被外界视为新发展理念在外交层面的映射。
路线图 “十三五”纲要描绘未来
3月16日,全国两会最后一天,“十三五”规划纲要获得通过。次日,全文公布。
纲要共计20篇80章,第一篇即强调发展理念。而全文中,“创新”一词出现213次,“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也有多次出现。
无疑,纲要的制定参照了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例,第二篇、第三篇分别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再比如“开放”,纲要第十一篇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共5章,其中第51章事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鄢一龙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五年规划是指南针、路线图与推进器。
当然,路线图之下还有施工图。1月11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时,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今年第一季度,一些新的改革方案陆续出炉。
新局面 外交数个“首次”影响未来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访。此访还是中国国家主席7年来首次访沙,时隔12年再次访埃,时隔14年再次访伊。此行对“各领域合作进行整体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分量。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领导人如期开启中东之行并取得成功,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自信和担当。正如习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所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两个月后,3月28日至30日,习主席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又创造了几个“首次”:两国建交67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捷克;习近平履新国家主席3年来,首次出访中东欧国家。此外,G20峰会将于今年9月“首次”在中国杭州举办。而在此之前,1月和3月,两次G20协调人会议举行。
加油站 “两学一做”着眼未来
从今年开始,对中共8700多万党员来说,有个新词务必要懂:“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中共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
中国的事,关键看执政党。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显然需要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方面,中共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于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学一做”,则将视野放之“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习近平在指示中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无疑,这将为“十三五”蓝图的实现夯实根基,提供动力。(记者 陈振凯)